【
儀器網 能源環(huán)境】氣候變化是農業(yè)生產關鍵的影響因素。作為農業(yè)大國,氣象觀測與氣象預報工作一直備受我們重視。氣象觀測與預報不僅對農業(yè)產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還是大氣污染監(jiān)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象觀測的實現主要依靠各地
氣象站以及風向儀、
風速儀等氣象儀器。
以前我國的氣象觀測主要依靠人工觀測并記錄數據。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氣象監(jiān)測儀器也開始順應時代的潮流,向著自動化發(fā)展,并逐漸代替了人工觀測。雖然我國的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技術起步較晚,但在國家的支持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技術已經進入飛速發(fā)展階段。
2018年,我國開始進行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并順利開展了歷試點運行和全國業(yè)務試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3月18日,中國氣象局印發(fā)《關于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yè)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4月1日起調整為正式業(yè)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的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正式脫離了人工觀測時代,將全面實現自動化,同樣意味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氣象觀測儀器儀表將在地面氣象觀測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地面氣象觀測儀器包括氣溫測量儀器、空氣濕度測量儀器、氣壓測量儀器、風向風速測量儀器、降水測量儀器以及云和能見度測量儀器等。自動化氣象觀測實現的基礎在于電測氣象傳感器的發(fā)展以及數據采集系統在這些儀器中的應用。以降水測量儀器為例,常用的降水測量儀器主要為虹吸式雨量計和翻斗式雨量計。傳統的虹吸式雨量計雖然也有自動記錄功能,但需要定時更換記錄紙,無法脫離人工操作。自動虹吸式雨量計以壓力傳感器代替浮子裝置測量雨量,用數據采集系統代替了自記筆和記錄紙對測量結果的記錄,完成了全自動測量以及測量結果的數字化。
此外,數據傳輸、儲存與處理技術也是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實現的關鍵,我國通訊技術的發(fā)展與通訊網絡的覆蓋程度為氣象觀測數據的傳輸提供了保障,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也提供了適應全自動化觀測要求的數據處理平臺。
然而目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氣象觀測儀器方面。首先,我國的自動觀測儀器技術存在一定的滯后,自研的濕度與能見度元器件的質量與世界主流產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自研的遙測氣象儀在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也不如國外同類型產品。其次,我國地形條件與氣象條件都相當復雜,自動化觀測要求儀器不僅能適應各惡劣的天氣,也要不受復雜地形的影響,這對氣象觀測臺站的建設與儀器的質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加大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建設的難度。后,自動化觀測如何保證儀器的精度,減少檢測誤差,實現自動化檢定也是一大難題。
雖然4月1日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正式實現自動化,但在此之后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加大自動化觀測儀器的研發(fā)力度、提升觀測水平,加強觀測儀器的管理與維護,完善通訊網絡的建設等等。根據部署,各省(區(qū)、市)氣象局在做好統一布局觀測項目的基礎上依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省氣象臺站的具體觀測項目和觀測方式,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這一措施為各地實現全面自動化檢測提供了緩沖時間,也讓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有更多的準備時間。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